英国石油公司(BP)旗下润滑油巨头嘉实多正在押宝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近日,嘉实多宣布,面向中国市场发布其端到端液冷解决方案,推动液冷在中国数据中心从设计到交付完整落地。

数据中心行业被形容为“不冒烟的钢厂”,一直受高能耗问题困扰,人工智能应用爆发下,能耗问题更加突出。嘉实多热管理事业部全球总裁黄建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近两年数据中心市场,高端GPU/AI芯片功耗已从约500–700W跃升至1000W,甚至2000W级,机柜功率密度轻松越过50kW,头部AI机柜普遍达100kW以上。为在此密度下控制散热与PUE,七八十千瓦尚可采用液/风混合,但一旦超过100kW,风冷基本失效,液冷将成为唯一可行路径,其根本原因在于液体比热容与导热能力远高于空气、可从芯片源头高效带走热量

(嘉实多热管理事业部全球总裁黄建棠 图片来源:嘉实多)

黄建棠进一步分析,在训练与大规模推理场景中,算力主要由GPU芯片承担,CPU更多负责调度与通用负载。目前,数据中心的IT功耗/资本开支明显向GPU芯片倾斜,常见情况下有60%–80%的IT功耗集中在GPU加速节点,其余分配给CPU、存储与网络等部件,从散热能力与热负载匹配来看,高功耗的加速节点必然优先采用液冷。

从冷却液切入

作为全球润滑油巨头,嘉实多的优势是向客户提供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润滑剂、处理剂和流体等材料。以此延伸至液冷服务器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介电浸没液、冷板直冷用冷却液等液冷介质,并向上游硬件与系统集成延伸服务,处于液冷产业链的中游材料供应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位置。

“无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自主研发的监测解决方案,对冷却液这一介质的深入研发和理解始终是我们的强项。”黄建棠解释,冷却液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唯一能够贯穿整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介质:从室外机、冷却塔,经由管道流向CDU(冷却分配单元),再通过歧管进入服务器内部。作为接触所有组件的介质,冷却液在其循环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关键变化,包括材料兼容性、腐蚀现象、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等多项参数的改变。

嘉实多介绍,其液冷解决方案强调“端到端”,更注重整个系统层面的整合,即在液冷数据中心的部署、运维、退役等环节,硬件仍主要由生态伙伴提供。

黄建棠称,液冷部署有着复杂的系统设计与安装要求,需周密防范潜在的液体泄漏风险,并确保与现有设备兼容。嘉实多通过端到端解决方案,可回应上述落地难题,将液冷从单一组件转化为客户运营的核心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申请入群

 

 

数据中心正致力于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运营能耗,PUE是衡量这一进程的关键指标。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能利用效率)是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为数据中心消耗能源与IT负载能耗的比值。该值越接近1,表明非IT设备耗能越少,也就越节能。

短期来看,数据中心耗电量快速增长同PUE指标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预测,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2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4.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近3.1%(较2022年提升0.5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PUE要小于等于1.3,“东数西算”工程要求枢纽节点数据中心PUE小于等于1.25。世界领先的数据中心PUE水平在1.1左右。

目前来看,液冷技术作为数据中心的重大技术升级趋势,涉及供应链、设计方案、标准的变更,行业仍在探索进程中。在主导厂商提出设计方案和对应标准后,需要相关厂商跟进,构建生态。

“我们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不同芯片与服务器的兼容性测试,覆盖冷板式、浸没式等多种主流液冷技术路径。”黄建棠说,之所以强调与上游的合作,是因为若硬件层面缺乏充分兼容性与优化,不仅客户缺乏信心,设计方也难以推进。因此,前期的大量投入、时间成本和高强度研发显得尤为关键。

黄建棠解释,从整体投入看,数据中心真正的成本大头仍是GPU/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本身,液冷是围绕高热负载增加的基础设施。他解释,按财务口径拆分,液冷成本可分为CAPEX(资本性支出)与OPEX(运营性支出),CAPEX涵盖方案设计、冷板/CDU/管路等硬件、部署调试与人员培训,与传统数据中心相似,只是把原本空调与风道的投入,部分转移到液冷部件。OPEX侧则因能效提升、风机与机房空调负荷下降,电力与维护开销会相应减少。对高密度机房而言,液冷在维护成本上较传统方案具有一定优势。

中国为关键市场

黄建棠表示,公司之所以在中国发布端到端液冷方案,源于本土完备且具竞争力的供应链。液冷的端到端产品多由硬件侧起步,而这一环节的优势高度集中在中国,因此中国被视为公司的关键战略市场。在中国,嘉实多与浪潮信息、奕信通等厂商展开合作。

中国数据中心正在加速向液冷转型。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DC数据,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其中,冷板式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IDC预计,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IDC称,得益于服务器市场的整体加速扩大,液冷服务器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中冷板式液冷方案因具备更优的散热密度和PUE控制能力,正在成为智算中心的标配选择。

资料来源:21经济网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928/herald/5f2598d150724c1ca2db690e31eda890.html

艾邦建有服务器液冷散热交流群聚焦服务器液冷技术前沿,涵盖冷板/浸没/喷淋式方案设计、材料升级(耐腐蚀管路、密封件创新)、CDU运维与能效优化、政策标准解读(PUE、OCP规范)等。欢迎大家加入我们,共绘服务器液冷散热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申请入群

 

 

活动推荐:
AI算力服务器液冷技术产业发展论坛(11月6日|深圳)
一、拟邀议题:

序号

议题

演讲企业

1

浸没式冷却液市场现状与应用(初拟)

云酷智能

2

AI算力服务器液冷板可靠性设计与验证体系构建

硅翔技术

3

钎焊技术在液冷系统中的作用(初拟)

合肥恒力

4

智算中心液冷及热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

5

新一代液冷技术介绍及其发展趋势

新华三

6

智算液冷微通道散热器正向设

上海及瑞工业

7

AI服务器液冷板超声波扫描显微镜解决方案

苏州广林达

8

数据中心高密负荷风/液解决方案的探索和实践(初拟)

三河同飞

9
智算趋势下冷却液挑战与解决方案
华清高科
10
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初拟)
兰洋科技

11

液冷技术如何赋能高密算力部署

数据中心终端应用企业

12

液冷系统管路设计与制造

管道供应商

13

快速插拔接头如何赋能液冷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UQD供应商

14

液冷系统智能运维与可靠性管理

运维系统厂商

15
液冷服务器全生命周期检测管理及解决方案
检测/传感器厂家

16

3D打印助力智算液冷板发展

金属3D打印设备企业

17
智算趋势下冷却液挑战与解决方案
冷却液企业
更多议题征集中,创新演讲及赞助请联系:Elaine:13418617872(同微信)
现场展位图:

 

感谢以下企业对此次会议的赞助及支持:

  • 杭州云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合肥恒力装备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新华三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及瑞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 昆山艾科迅真空装备有限公司

  • 合肥华清高科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报名方式: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电话:Elaine13418617872(同微信)

邮箱:ab052@aibang.com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会议详情

注意:每位参会者均需提供信息

方式2:长按二维码扫码在线登记报名

或者复制网址到浏览器后,微信注册报名:

https://www.aibang360.com/m/100274?ref=172672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液冷技术通过冷却液直接/间接接触热源,核心结构包括:
  • 热交换核心  :冷板(CPU/GPU专用)、CDU(冷量分配单元);
  • 循环网络  :Manifold分液器、EPDM/PTFE管路、快接头;
  • 动力与控制  :变频循环泵(如飞龙股份电子泵)、智能温控系统。
主流方案中,冷板式兼容现网改造(占存量市场80%),浸没式为超算首选(PUE逼近1.0)。 2025年AI服务器的产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增45%。随着英伟达从Hopper系列向Blackwell系列转换,整个AI服务器产值提升。预计今年AI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会从去年的66%突破到今年的70%以上;另外,液冷散热方案的渗透率也有望从去年的14%提升到今年的30%。 涉及的材料有:铜、铝、复合金属材料、金属焊接材料、不锈钢、氟塑料、橡胶材料、密封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导热散热材料,热界面材料等 按照部件来分有:冷却塔、管道、CDU 液冷换热单元CDU 液冷板、接头、歧管、主泵和辅泵、流量控制系统、过滤系统等 系统集成方面有:空调、机柜、传感器、电源、泄漏检测、控制单元等 按照产业链来区分有:互联网企业,云服务器企业,代工企业、各个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等;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共绘服务器液冷散热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申请入群
本群聚焦服务器液冷技术前沿,涵盖: ✅ 冷板/浸没/喷淋式方案设计 ✅ 材料升级(耐腐蚀管路、密封件创新) ✅ CDU运维与能效优化 ✅ 政策标准解读(PUE、OCP规范)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