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服务器芯片代际更换,单芯片功耗将达到500~1000W,GPU服务器及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等设备功率密度不断增加,对数据中心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数据中心及机架规模快速增长,数据中心用电量急剧攀升,为降低功耗,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政府鼓励发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功耗,并要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在算力快速发展以及节能降耗需求的驱动下,液冷技术通过用冷却液代替传统空气散热,散热效率高,正在成为数据中心散热最优解。
从全球规模来看,2025年AI服务器的产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增45%,预计AI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会从66%突破到70%以上,液冷散热方案的渗透率也有望从14%提升到的30%。
液冷技术可大致分为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目前冷板式液冷占据市场份额90%左右,是主流的技术方案。液冷架构可大致分为热捕获、热交换、冷源等结构,核心组件主要有液冷板、快速插拔接头、冷却液分布单元、岐管、均热板、流体输送管道、阀门、泵、密封件等零部件;以及铜、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塑料、氟橡胶、硅橡胶等非金属材料,还有密封材料、冷却液、热界面材料等。
为了推动行业发展,艾邦算力资源平台于今日在深圳举办AI算力服务器液冷技术产业发展论坛,诚邀14位液冷行业专家,聚焦先进散热技术、绿色算力发展、数据中心部署、软件自动化、液冷板、CDU、泵等核心散热组件、工艺、设备及行业标准化进程等方面进行精彩分享。共商AI算力时代下液冷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协同与未来发展。


下面我们就从嘉宾主题演讲、展台风采、现场互动以及现场特写等方面,一起回顾本次会议的精彩瞬间吧!
一、主题演讲
1、新华三集团 解决方案架构师 何翔——《极致液冷,极致算力--新华三全栈液冷加速算力绿色时代到来》
Deep 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加速了推理算力的落地及其发展。依托于其开源大模型,带来的平权效应缩小了与海外模型的差距,使算力门槛显著降低,企业级AI部署成本下降,全行业算力需求激增。因此智算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不断飙升,传统风冷技术无法满足高密度数据中心的需求,液冷散热技术正在成为服务器散热的更优解。


新华三集团隶属于紫光股份旗下,其本着“all in green”的理念,与业界生态伙伴紧密合作,推动全栈液冷技术的产品应用与落地部署,满足不同数据中心的特定需求,可实现PUE值最低降至1.1以下。会上,何总给我们介绍了新华三目前具有的冷板式液冷及浸没式液冷方案以及液冷服务器、交换机、G-Flow油类浸没液冷、液冷整机柜等产品。
2、施耐德电气 数据中心行业经理 张云峰——《自动化与软件技术赋能液冷系统》
自动化与软件技术通过智能监控、精准控制和预测性维护,正深刻改变着液冷系统的运行方式,使其变得更智能、高效和可靠。在全域智能监控方面,能够对液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实行全方位、实时感知,例如对传感器、CDU、芯片、管路架构的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实时负载进行动态精准控制,按需分配冷却资源,提升散热效率并降低能耗。对系统故障进行事前预警和优化,以及数字化运维管理,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运维门槛。


作为能源技术的全球引领者,施耐德电气通过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数智化等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中心、工厂、基础设施以及电网在开放、交互式的生态系统中稳定运行。
会上,施耐德电气张总为我们介绍了仿真软件系统助力液冷系统的优化设计;自动化技术在CDU中的应用;一次侧、二次侧协同与AI节能设计理念,并分享了施耐德最新IEC 61499系统级设计概念。
3、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智算中心事业部南区销售总监 吴先军——《数据中心液冷交付难点及解决措施》


会上,吴总给我们介绍了数据中心相关行业背景、暖通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及案例分享。传统暖通系统实现了系统级的颠覆,传统精密空调低效且容易出现局部热点,新型液冷模式能实现供液到回液的闭式循环,并精准散热。
从交付模式的角度,传统风冷散热施工周期长、误差大、质量难以标准化;而液冷系统能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快速组装等,以适配智算中心高速部署的要求。同飞股份深耕工业控温领域20余年,提供覆盖冷板式/浸没式的全套方案,并持续开发风液同源产品,为混合部署奠定硬件基础。
4、硅翔技术 研究院主任 苏旭林——《AI算力服务器液冷板可靠性设计与验证体系构建》
冷板式液冷具有技术成熟、易部署、初期成本低、空间利用大、改造难度小等特点,成为液冷技术的主流应用方案,占据市场份额90%左右,但面临着散热效率有限、防漏液及长期可靠性的严峻挑战。液冷板可靠性是一项贯穿设计、制造、测试、运维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材料选择、流道结构优化、精密制造工艺及界面设计。


东莞硅翔构建了涵盖材料级、部件级到系统级的完善验证体系,依托先进的检测中心与设备,通过加速寿命测试等方法确保产品可靠性,并利用数据驱动实现持续改进,以支撑AI算力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苏主任给我们介绍了AI算力服务器液冷板可靠性挑战、液冷板可靠性设计的关键维度、关于液冷板可靠性验证体系构建,并总结分享了东莞硅翔在液冷领域数年来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5、合肥恒力 电热事业部研发总监 王育——《钎焊技术在液冷系统中的作用》
钎焊技术,特别是真空钎焊,是构建高效液冷散热系统的关键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制造液冷板和液冷分水器等核心部件,通过精密的金属连接确保散热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能够形成高强度、高气密性的焊缝,确保冷却液在复杂微流道内无泄漏运行,承受系统压力。接头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保障液冷系统在长期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真空钎焊技术是目前液冷板主流加工工艺之一,而激光钎焊技术则是蓬勃发展的新兴技术。


王总给我们介绍了钎焊原理及分类,常见的钎焊类型分为压力钎焊、常压钎焊、真空钎焊;按照钎焊温度可以分为低温钎焊、中温钎焊、高温钎焊等。详细介绍了真空钎焊技术及其在液冷领域的应用,适用有色金属、高精度产品,制品气孔率低、适合精细液冷板的制造。
6、华阳新材 创始人兼董事长 韩向阳——《3D打印助力智算液冷板发展》
传统液冷板加工工艺如铲齿型、钎焊型液冷板流道简单、设计自由度低,散热效率存在瓶颈;且利用多部件焊接存在焊缝,容易成为潜在的泄漏点。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仿生流道以及TPMS晶格等复杂流道结构加工,能够显著提升散热效率;并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无焊缝,杜绝了泄漏风险,为智算中心液冷板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华阳新材的韩总在会上给我们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一体化制造的优点,能够实现随形水路设计、制造薄壁产品;设计方式新颖高效、突破传统设计;并能实现仿生设计,利用仿生水道的优势,能够提高散热效率。一体化打印制品无泄漏、适用复杂环境,且制造效率高。
韩总还展示了华阳新材的3D打印设备以及国内外的产品案例。在AI服务器散热的液冷板制造方面,早期采用红外激光器,和铜金属材质不相容;后续改用绿光激光器,成功提高吸收率,实现微通道液冷板的打印制造。
7、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博导 邵双全——《智算中心液冷及热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液冷系统通过冷却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热元件,带走热量,散热效率比风冷提升3-5倍,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在冷却液循环流动吸收服务器发热组件热量之后,其自身也会形成温升,冷却液温度可达60℃左右。此时液冷系统可以合理回收废热,用于区域供热、能源再发电、海水淡化等;将余热变废为宝,打造高能效、可持续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


邵教授在智算中心热回收领域深耕多年,并在多个全国性热管理委员会中担任资深专家及委员。邵教授详细分析介绍了冷却系统形式演进历史、液冷技术分类以及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液冷热回收研究进展、热回收技术分类、余热利用领域等。
8、苏州广林达 技术顾问 叶乐志——《AI服务器液冷板超声波扫描显微镜解决方案》
液冷板超声波显微镜扫描检测是一项关键的无损检测技术,它就像给液冷板做“CT扫描”,能精准洞察其内部隐藏的焊接质量问题,对确保液冷板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高频超声波穿透液冷板内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当遇到内部缺陷或不同材料的界面时,发生声阻抗变化,超声波会产生反射。探头接收反射回波,并通过分析回波的强度和传播时间,就能精确判断缺陷的类型、位置和大小,并生成直观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会上,叶总针对AI水冷板制造存在的空洞、裂纹等缺陷问题,介绍了超声无损检测的原理、应用和优势,重点分析水冷板超声检测C扫、T扫的多层缺陷成像等关键技术。
9、上海及瑞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苓——《智算液冷微通道散热器正向设计》
微通道散热器内部流道的宽度或直径通常在微米级到毫米级之间,微小化的流道可以增加散热面积,能应对每平方厘米数百瓦甚至更高的热流密度,提高散热效率,并直接与热源集成,减少系统热阻,是冷板式液冷的前沿发展方向。


上海及瑞设计是一家专注于“设计与制造”的高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公司,核心业务涵盖数字孪生正向设计,从需求分析到制造落地的全流程协同,覆盖结构、流体/热管理、材料、工艺一体化设计等,并参与深度参与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标准制定。
王总针对高热流密度的电子产品高效散热手段分析了其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通过数字孪生正向设计的方法论来实现液冷微通道设计,提升换热效率,并展示了相关案例。
10、兰洋科技 高级工程师 房忠秋——《可快速部署高密度液冷算力舱技术特点及未来趋势》


兰洋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国内领先的液态散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致力于浸没式液冷领域技术研发与落地,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算、超算中心液冷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目前公司产品线主要为微流道冷板气液散热系统、微流道冷板液液散热系统、浸没式矩阵集成液冷散热系统以及浸没式单模块散热系统等。
房总分享了兰洋科技围绕服务器运算带来的高能耗、散热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研发新型散热技术为方向,分析集装箱式高密度浸没式液冷算力节点的未来技术趋势与应用场景。
11、云酷智能 市场营销经理 张聪——《破局AI算力散热,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浸没式液冷技术将服务器完全浸泡于冷却液中,散热效率更高,能实现PUE降低至1.1及以下,但技术难度高、部署复杂、运行和维护成本高,目前的应用程度远低于冷板式液冷。但从技术的发展方向看,浸没式液冷技术才是实现PUE无限趋近于1的终极方案。
云酷智能专注于浸没式液冷技术开发,与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行业巨头达成深度合作,已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落地大型液冷数据中心和液冷通信基站项目,率先完成单相浸没式液冷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在通信基站等场景已占据浸没式液冷市场第一。


12、华清高科 副总经理/技术总监 耿立波——《智算趋势下冷却液挑战与解决方案》
冷却液是液冷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材料,不可或缺,需要兼顾绝缘性、材料兼容性、化学稳定性及环保性的要求。根据冷却方式的不同,所使用的冷却液也有所不同,冷板式液冷主要使用去离子水、乙二醇、丙二醇等冷却液;浸没式液冷及喷淋式液冷冷却液可以采用氟化物、矿物油、合成油、硅油等。高性能的电子氟化液长期被国外企业主导,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再加上PFAS free等环保政策的限制,冷却液正面临着性能、成本、可靠性等多重挑战。


耿总分享了华清高科覆盖醇基(HQ-DC1/3系列)、无醇(HQ-DC0系列)及安全型(超低电导率+去离子罐方案)的全场景产品矩阵,通过其核心的超低电导率技术和在线监测再生系统,旨在解决行业面临的安全性、腐蚀性、运维复杂性三大核心痛点,为液冷数据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靠、高效、低成本冷却解决方案。
13、祥博传热 热管理工程师 常家鹏——《高热流密度智算芯片相变冷却技术研究》
相变式液冷利用冷却液的相变过程转移热量,冷却液气化时带走热量,冷凝时重新放出热量,并发生液化,以此循环带走服务器发热组件的热量。相变式液冷包括相变冷板式液冷和相变浸没式液冷,能够处理单柜600 kW的极高热流密度,显著提高换热能力,在高密度计算场景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常总详细介绍了微通道液冷板的优点:1、散热效率高,利用潜热换热,能够以更低的流量实现高效散热。2、可靠性高,制冷剂是电绝缘流体,即使泄漏也会立即以气态蒸发,无短路风险,对流道无腐蚀;3、均温性好,相变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局部过热,使设备温度分布均匀;4、节约成本,制冷剂粘度低、比热小,两相循环的压差可以提供循环驱动力,降低泵功耗。
14、飞龙股份安徽航逸科技 产品管理部副部长 尹君奇——《长寿命高可靠性CDU液冷循环泵方案》
CDU是液冷系统的热管理中枢,而循环泵是其核心部件,它通过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为冷却液在封闭管路中的循环提供动力,构建了一个高效的热交换循环。低温冷却液被泵送到服务器内的冷板或浸没槽中吸收热量,变为高温液体后回流至CDU,在换热器中将热量传递给一次侧的室外冷却系统,冷却后的液体再次被泵出,从而持续为IT设备散热。


尹总在会上详细分析了液冷发展趋势、政策与能效压力、可靠性要求,以及液冷领域循环泵行业现状。目前行业循环泵寿命不足,难以覆盖 IDC 5 年更换周期要求;适配性差,高功率场景下流量难以匹配,且与冷却液兼容性不足;以及稳定性差,故障响应慢,甚至影响CDU散热效率。
尹总还介绍了航逸科技数据中心CDU液冷泵目前发展趋势、相关液冷泵HydroCool产品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产品特点及其设计技术参数,以及航逸科技公司的寿命测试方法等。依托飞龙股份在工业及汽车用泵上的丰富研发制造经验,其液冷系统用CDU循环泵的开发具有独特优势,适配业界当下高效散热的需求。
二、展台风采
1、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2、广东星特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3、飞龙股份安徽航逸科技有限公司

4、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5、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6、东莞市链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8、合肥恒力装备有限公司


9、昆山艾科迅真空装备有限公司



10、绍兴盖诺超菱润滑材料有限公司




11、三丰精密量仪(上海)有限公司




三、现场互动及特写














最后,再次感谢以下公司对本次液冷产业发展论坛的赞助和支持:
-
杭州云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合肥恒力装备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新华三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及瑞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
昆山艾科迅真空装备有限公司
-
合肥华清高科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绍兴盖诺超菱润滑材料有限公司
-
飞龙股份安徽航逸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华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丰精密量仪(上海)有限公司
-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
东莞市链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星特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基恩士(中国)有限公司
我们下次再会!

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z3AV5elCFdogFgU1P-b0w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热交换核心 :冷板(CPU/GPU专用)、CDU(冷量分配单元);
- 循环网络 :Manifold分液器、EPDM/PTFE管路、快接头;
- 动力与控制 :变频循环泵(如飞龙股份电子泵)、智能温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