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智算和超算产业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液冷市场正迎来大爆发。
8月2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李洁表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到了184亿元,较2023年增长66.1%;预计未来经过5年增长,2029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将达到约1300亿元。
也就是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5年将增长超7倍。国内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为何将持续高速增长?
“液冷是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其冷却对象是服务器。过去5年,服务器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量变化很大,至少翻了3倍~5倍。这是液冷需求大规模增长的底层逻辑。”曙光数创副总裁兼CTO张鹏对记者表示。
张鹏介绍,以CPU为例,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间,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单颗CPU大概是150W左右。但在过去5年,CPU功耗基本上翻了3倍。以英特尔为例,其单颗CPU的功耗已经达到450W~500W。而以GPU为代表的AI芯片更夸张,以英伟达为例,其AI芯片已经从450W上升至750W、1200W、1600W,直至2200W,上涨了至少5倍。
“从部署密度来看,过去20年,单个CPU机柜的功耗从3000W到5000W、8000W不等。但现在单机柜的CPU已经达到20kW,而以GPU为核心的智算服务器,其单机柜的部署密度已经突破100kW甚至更高,曙光采用的相变浸没式的超智融合服务器,单机柜功耗已经超过900kW。”张鹏称。

▍冷板式液冷将成市场主流
目前,市场上的液冷方案主要包括三类,即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其中,冷板式液冷相对更成熟、对现有服务器生态的改变更少,因此业界目前更侧重于推进冷板液冷方案完善。
从国外液冷市场来看,北美目前处于领先地位,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率先规模化应用液冷技术,但整体市场应用尚未广泛普及。
“据我们统计,每年新生产的服务器,约有10%的设备采用液冷解决方案,也就是液冷渗透率约为10%。我们预测,未来5年液冷的发展速度将非常快,2030年国内液冷渗透率至少将达到30%~40%,其中冷板式液冷占比约为90%。浸没式液冷的主要应用场景则是一些高密度部署的细分领域。目前,曙光是国内真正在大规模生产浸没式液冷的公司。”张鹏对记者表示。
▍外资入华、中资出海
在液冷正在成为市场主流技术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全球液冷龙头正在加大力度开拓中国市场,曙光数创则从去年开始拓展海外液冷市场。
“2024年曙光数创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海外子公司,目前在东南亚已经交付了两个液冷项目。公司的海外拓展区域主要在亚太地区,首先考虑日韩、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澳洲也在考虑范围。”张鹏对记者表示,“拓展海外市场最大的挑战是交付,目前我们已经寻找了许多战略合作伙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和国内相对较为不同的地方。”
文章来源自:中国基金报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热交换核心 :冷板(CPU/GPU专用)、CDU(冷量分配单元);
- 循环网络 :Manifold分液器、EPDM/PTFE管路、快接头;
- 动力与控制 :变频循环泵(如飞龙股份电子泵)、智能温控系统。
